黑龙江墙体广告公司人士了解到考虑到进城务工家长工作和生活困难,黑龙江省最新公布的高考报名政策,开启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闸门。资格认定条件中,规定了合法职业而非固定职业,稳定住所可以包括租赁等,学生连续3年在黑龙江省就读,而非四年或更长。与此同时,已有约十五个省区市表示年底前将出台异地高考实施细则。高考改革牵扯到户籍、教育资源等诸多问题,这样的探索将产生什么效应?异地高考如何稳步前行?
从11月初高考报名开始到目前,黑龙江有一百八十多名符合条件的异地考生报名。车行全说,报考人数并没有公众想象的那么多。大庆墙体广告人士了解到相比之下,与动辄面临数百万考生的大省,压力不尽相同。
不仅实行“异地考”,同时推进“异地录”。车某表示,“我们承诺,凡是符合黑龙江省报名条件并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都享受和本地考生相同的录取权益。”
按照有关部门部署,各省区市在11月中旬之前将异地高考相关方案报送教育部,尚未出台方案的,要报送进度安排。教育部还将在20日左右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等部委听取部分省份的汇报。异地高考改革开始提速。
“改变寒门难出贵子,取消户籍限制允许异地高考是一项突破。”江苏省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长期任教高三的教师李长红表示,异地高考实现了以人为本。
但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计划指标投放不均,异地高考将使京、津、沪等地区考生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北京、上海、天津等“高考洼地”的异地高考方案显得较为谨慎。此前,上海提出拟采用积分制,综合考虑外来务工者职业情况与其随迁子女的就读年限。天津提出家长要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依法纳税、上缴社保,且随迁子女就学达一定年限,但具体办法尚未正式公布。
黑龙江墙体广告人士认为,对“异地高考”改革而言,最难把握的就是门槛设多高,口子开多大。一方面门槛高对务工人员子女不公平,另一方面,门槛太低意味着本就拥挤不堪的大城市将迎来更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教育资源将更为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