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院为何偏爱商业广告?
2015-06-08 09:52:58
相关案例:
<%=link%>
本文标签:
你还记得上一次在国内影院的影厅里看预告片是啥时分吗?通常的影片观众,也许也很难回答出这个疑问。观众并非不喜欢看预告片,在不少影院候场区的LED屏幕上,翻滚播出的影片预告片常常会让交游行人停步观看,可是在影院影厅的大荧幕放映的预告片,似乎越来越难觅踪迹。(以下均指影厅大荧幕上播映预告片的状况)
不见的预告片,到底是被谁架空了?记者格外查询,揭秘我国影院为何爱放商业广告,不爱放预告片。事实上,无论是美、英、法、日、韩等发达国家,或许是香港、台湾等华语区域,影厅大荧幕上播映预告片都是常态,但在全球第二大商场却成了稀罕事。为此咱们还格外采访美国AMC院线有关负责人,或许能够给我国影院带来一些启示。
"不见的预告片"谁之过?
在影院遭广告架空
“太空堡垒预告片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张小北,是一位影片预告片从业者,谈起“不见的预告片”,他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咱们在制造影院版预告片时所投入的精力和爱,毫不逊色于一部影片。作为观众,我历来都是提早出场等看预告片,并将其视为观影体会的首要组成有些。对于影院运营者来说,本来预告片即是影片的广告,那些现已坐到影片院里等待观影的观众,他们是影片的干流花费者,能够说预告片这种广告的精准度是最高的。”
已然预告片如此首要,它为啥会在影院里遭到架空,乃至简直快要不见呢?记者走访了京城不少影院,发现在影院里看到预告片简直是“全凭运气”,播映的时刻长短也是毫无规矩可言。
当前国内影院影片开映前的候场时刻,通常是10-15分钟摆布。有些影院在观众出场的前5分钟放预告片,后5分钟放广告,很明显,前5分钟播映的预告片作用不佳,由于这时分底子还没有啥观众出场。有些影院则是先放广告,平息场灯后再放预告片,然后再出“龙标”放正片。更多影院是放满10分钟映前广告,连个观影预热的过程也没有,直接播映正片,预告片就这样悄然无声地“不见”了。
有规矩 无处分
影院“上有方针,下有对策”
那么,影院到底应当怎样播映广告和预告片呢?据了解,2011年我国影片发行放映协会册曾出台了《影片贴片广告、映前广告自律规矩》,规定播映影片广告时刻不得超越10分钟。其间,片方、发行方的贴片广告不超越5分钟,院线和影院的映前广告不超越5分钟。影片院应依照影片票面上标注的影片放映时刻准点放映,场灯关闭后,影片版权方或经影片版权方授权赞同的协作方可在荧幕出现“龙标”之前,播映不超越5分钟的影片预告片。
这个职业自律规矩出台已久,但由于仅有自律办法,并无有用监管和强有用的处分办法。在利益的唆使下,影院“上有方针、下有对策”,履行方法也变得形形色色,只需底子做到准时放映影片,不被观众投诉即是万事大吉。
张小北坦言,“现在影片院在映前播映预告片越来越少,最首要是由于影院、院线以及片方之间对映前广告时刻的利益分配疑问上,没有到达共同。”据了解,由于预告片底子都是以免费贴片的方式播映的,发行方通常不会为播映预告片向影院付出费用,影院也无法从这些预告片的播映中直接获益。对比能够直接取得广告收入的自营广告时段,影院的积极性肯定是不相同的。
乐天影城商场运营总监郑寅路表明,“现在大有些影院的映前广告时刻,本来现已包含了播映预告片的时刻。所以在约束广告时刻的一同,预告片的时刻也在无形中被约束了。假如影院的广告业务好,影片的贴片广告也多,也许就会把十五分钟候场时刻全都放广告,不放预告片。并且广告商都期望取得最佳的播映方位,所谓最佳的方位,即是离正片近来的方位,那么预告片就变成了离正片最远的方位。跟着广告收入越来越高,一些影院放预告片的时刻也变得越来越早,通常观众天然很难看到。”
北京华星UME影院总司理刘晖以为,播映预告片首要看时刻是不是够用。“观众候场时刻是10-15分钟,假如我播完预告片是在时刻规模以内,那就没必要去紧缩它。但假如遇到超级大片,影片的贴片广告会变多,广告时刻就很严重,也许刚刚好就卡住放映前的时刻点,那咱们就要思考了。在一个有收入,一个没收入的状况下,那肯定会尽量照看有收入的广告。”
我国影院为何只爱放商业广告?
短期利益VS长时刻利益
映前广告过长曾引发观众争议
假如说现在在影院里难看到预告片,不少影迷也许会觉得惋惜,那么几年前影院播映广告和预告片的战略,就不只仅是让人觉得“惋惜”,还曾引发过观众的强烈不满。由于那时分商业广告时刻比方今还长,却是预告片播映的几率比方今略微高一些。
据郑寅路泄漏,2010年从前,影院的遍及做法是从影片的票面时刻开端放广告和预告片。假设是今天黑夜7点的影片,影院从7点钟开端放映广告和预告片,也许要比及7点20才放正片,观众会觉得颇为不爽,究竟“咱们不是来花钱看广告的”。
据悉,2010年7月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上映,曾发明了6.73亿元的票房佳绩,但这部影片的“超长”映前广告,也曾引发观众的广泛争议。《唐山大地震》中有15分钟由片方华谊朋友制造的贴片广告,其间商业广告不到10分钟,华谊公司的新片预告片又占有不少时刻,加上影院的映前广告,致使观众要比及出场20分钟后才能看到正片,不少人曾难以忍受广告的狂轰乱炸,高呼“退票”。
影院为多排片抢占场次让预告片“受害”
当下的我国影片商场,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速度增加着。截止2015年5月,内地共有影院5500多家,荧幕数超越27200块,荧幕数挨近美国的70%。在内地影片工业的前期期间,影院的开展更像是粗野生长,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不少影院的开展都还不老练,有待和商场规矩进行磨合。
在张小北看来,“影片院里播映预告片应当是一个职业一致,是对全部影片工业或许是影片系统的自我认知。影片上下流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在影片院里放预告片,影院也许不能立刻收到现金收益,可是这些预告片会推进观众来花费,对终端来也是有利的,这即是怎么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时刻利益的疑问。”
简而言之,预告片遭到架空,最底子的仍是影院的利益和赢利疑问。
据博纳影业集团发行总司理刘歌剖析,“影院多放预告片,就会影响自个的排片场次,尤其是黄金场的场次会削减。假如影院每一场放映预告片的超越5分钟,那一天6场就多出半个小时,这就意味着黄金场非必须连续半小时或提早半小时。假如一家影院有8个厅,那么它的黄金场就要调整,包含散场时刻,出场时刻,清扫时刻等等,都会由于播映这几分钟预告片而改变。”
张小北泄漏,他曾碰到过只要五分钟距离的“极品”场次,等他出场时上一场的观众还没离场,“恨不不得我坐下的时分,椅子上还带着他人的体温”。这种状况通常都是赶上票房大热的片子,影院一天就能多挤出一场来,就能多出几万块的票房,这时分预告片天然要被架空了。国内影片院对场次数量的迷恋,让预告片也变成“受害者”。
观众全体出场时刻变晚
预告片的“不见”,除了影院的缘由,也有一些客观因素。近来两年由于在线选座软件的普及,观众倾向于提早在手机上把影片票买好,不再像从前相同提早去影院排队买票。观众已然现已选好座位,只需求去取票机打印即可,这致使了观众在影院的停留时刻全体变短,乃至不少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