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百年软木画的淘金变局
2014-05-13 16:36:06
相关案例:
<%=link%>
本文标签:福建福州墙体广告
福建福州墙体广告 福建新闻网福州5月8日电 题:福州百年软木画的淘金变局
作者 张建忠 叶艳永
“那时分,咱们村简直家家户户都在做软木画,就像有句话说‘能拿筷子的都会做软木画’。”回忆起当年软木画的光辉,福州软木画吴氏第四代传承人吴芝生这样说。
从1914年福州人陈润春创制榜首幅软木画至今,福州软木画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前史,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并称“福州三宝”。
上世纪80年代,软木画是福建省外贸出口创汇率最高的技术品。据福州官方的前史数据显现,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州软木画从业人员逾一万五千人,商品热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外贸遭受“隆冬”,首要依靠出口的软木画受重创。因为一些淘金者急于求成,一大批质量低劣的商品充满商场。两层冲击之下,福州软木画开端式微。
跟着福州软木画工业的日渐式微,当前当地的从业人员已不足百人。“在软木画工业最困难的时分,村里只要我持续坚持下来。”仍旧在软木画发源地——西园村打拼的吴芝生说。
福州软木画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进口的栓树皮层为资料,削取薄片,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做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装在玻璃框里,以“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闻名于世。
“西园村是软木画的发源地,软木画是福州也是中国绝无仅有的技术品,就这样断掉很舍不得,我一定要坚持下来。”他人都抛弃了这门手工,而一个“舍不得”让吴芝生坚持了下来,成了西园村仅有一向坚持做软木画的人。
“软木画商场不景气,集体企业倒了,很多老演员都转业了。而咱们家是靠软木画日子的,所以那时分过得很困难,连吃饭都成了疑问。”谈起那段日子,吴芝生仍然感受记忆犹新。
一个工业的淘金潮退,一个老手工又怎么传承?受到热心人士的关注。
2002年4月,为解救软木画,吴芝生创办了自个的软木画创造中心,吸收了十多位手工尚存的演员,持续据守民间技术阵地。2010年,企业家郑学智在官方帮助下,在福州成立福州传承软木画有限公司,也吸纳了不少福州软木画演员。
一向以来,软木画手工的传承困惑着吴芝生,“如今从事软木画的通常都是老演员,年纪均匀都在50岁以上;20岁摆布的年轻人很少,简直可以说是没有,手工传承出现了断层。”
不过,作为老演员的吴芝生与作为企业家的郑学智都共同以为,软木画要有将来,一定要完成工业的转型晋级;有钱赚,工业才能兴。
如今,吴芝生做得更多的是让软木画技术与时俱进,将软木画面向旅行商品商场。他将国内外的一些着名景点入画,使得软木画作为特征旅行商品更易被游客承受。
吴芝生表示,期望经过这种方法能够让软木画技艺和工业重兴,“比方把马来西亚双峰塔等这些国外特征景点作为创造元素,创制商务礼品和旅行商品,这样更有利于让软木画从头走向国外商场。”
在福州软件园安身的郑学智,则在本年将水晶、有机玻璃等现代技术资料引进软木画创造,处理了软木画怕水怕摔、不方便携带的“软肋”。将技术品带向旅行纪念品、家居日子用品及办公文明商品领域,则是他的商业眼光。
从万余人淘金到百余人守艺,福州“一绝”软木画在阅历百年开展后,新的淘金变局刚刚开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