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男子两度失去家庭 陕西宝鸡农民夫妇含辛茹苦照顾30年
2013-10-11 16:51:49
相关案例:
<%=link%>
本文标签:陕西宝鸡墙体广告
【陕西宝鸡墙体广告】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农妇周爱莲30年如一日照顾小她10岁的智障男子段石友,虽然她与丈夫含辛茹苦拉扯着五个子女,但多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段石友的衣食住行。日前,记者来到凤县唐藏镇辛家山村,见到了71岁的周爱莲和她照顾了30年的61岁智障老人段石友。
智障男子曾两度失去家庭
据介绍,段石友从小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到四五岁时他还说不了话。后来,段石友被诊断为智障儿童,就在他七八岁时父母也相继离世。家没有了,通过亲戚介绍,段石友被辛家山村一户无子女的村民收养。在他20多岁时,他的养父母与弟弟相继去世,让他这个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失去了第二个家庭。从此之后,他靠政府与其他村民的救济勉强过话,可不会做饭的他仍吃不上一顿热乎饭,有时冬天还是穿着那仅有的一件薄衣服,长此以往,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与风湿病。有时候,他也给别人干些简单农活儿换顿饭吃,可当时大家都不宽裕,要长期照顾也有心无力。直到1983年,他遇到了周爱莲一家人。
照顾他,从一次偶然开始
无人照顾的段石友时常在村里闲逛,饥一顿饱一顿,饿了便坐在别人家门口,村民见他可怜也就给他碗热饭吃,可是由于段石友性格怪异,不能与人交流,谁也不敢收留他。
1983年深秋的一个雨天,周爱莲早上一开门,就看见段石友坐在她家门墩上躲雨,瑟瑟发抖的他身上只有一件单衣。周爱莲的丈夫李长清是一名村医,原来经常到段石友家出诊,因此也是熟人。看到此情此景,心地善良的周爱莲心里一阵难过,赶紧把石友叫进屋里,给他做了碗热乎饭,拿出家里的旧衣服给他穿上,随后就下地干活了。
可直到周爱莲下午回家,段石友也没走,就这样,段石友一连在她家吃了几天饭。其间,周爱莲也有顾虑,毕竟家里不宽裕,还有5个孩子要照顾。而且段石友饭量大得惊人,每顿饭都得用盆一般的海碗,吃两大碗干面,一碗汤面。可看着他可怜兮兮的样子,周爱莲心里一直在纠结。
直到有一天,周爱莲下地回来后,发现门口多了一堆柴,这才发现石友好像是要感谢他们家,正从屋后的山坡上往下搬柴。周爱莲心里一暖,觉得石友也不完全是个“浑人”,便有了长期照顾石友的念头。开始,家里人也有顾虑,后来在周爱莲的坚持下也就同意了。此时,每天能吃饱穿暖的石友对周爱莲家也产生了依赖,住在她家不愿走了。
村委会得知了这个消息,也替石友高兴,并与周爱莲约定,把石友家三亩口粮田分给周爱莲家,周爱莲负责照顾石友的生活。就这样,这个特殊的家庭艰难起航。不知不觉,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个寒来暑往。
每当有人问起为什么要这样做,周爱莲只有一句朴实的话:“虽然他不知冷热,但我也不能看着他在外面吃苦受罪,没人管,他自己可怎么活?”
三十年照顾无怨无悔
在外人看来,三十年照顾一个智障病人,其间的难度难以想象。心地善良、宽厚慈祥的老两口还是把他当亲人一样看待。石友刚到周爱莲家时,严重的胃病和风湿病使得当时30岁的小伙子身体很虚弱,走路一瘸一拐。李长清运用自己多年的中医经验,加之理疗,治好了石友的胃病,风湿症状也比以前减轻了许多。周爱莲对石友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自己的娃儿经管得都没这么细。”村上凡是见过周爱莲照顾石友的人都这样说。从熬药、喂药,穿衣、穿袜,洗脸、洗脚,甚至吃面都是周爱莲把调料放好、拌匀,才递到石友手里。
慢慢地石友对自己的“家人”也有了感情。虽然不会说话,但一些简单的举动让周爱莲颇感欣慰。周爱莲说,有几次吃饭时,丈夫还没回家,石友吃到一半也不吃了,眼巴巴地看着屋外嘴里含混地说:“等……等姐夫。”
现在,周爱莲也常担心:“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不比从前,照顾石友有些吃力。”有人动员周爱莲把段石友送到敬老院或福利机构,她都不同意,怕“弟弟”去了适应不了。她说:“只要我们老两口在这世上活一天,都要带着他,他早已成为我们的家人。”